网毽规则规范以广州当先
由于网毽是在广州发源的,其规则当然也是首先诞生在广州。而且,在网毽被推广到全国的过程中,规则也在不断地修改,例如网的高度被调高、发球从抛给队友发到自己发球、赛制从仅有团体赛发展到像羽毛球那样有7个单项的角逐等。在这些方面,广州网毽也始终占据着重要的地位。
新中国成立后,原广州市体委率先制订出《网毽竞赛规则》,其中融合了羽毛球和排球的比赛规则。1982年,广州、天津、辽宁等地都将自己制订的《网毽竞赛规则》送到原国家体委,而原国家体委专门派人到各地调研,最终在1984年在北京举行的首届全国毽球邀请赛上,比赛的场地、计分方法、规则均是以广州制订的规则为蓝本的。
1985年,国家体委在天津组织修改毽球竞赛规则的座谈会,广州在规则的修改方面也起了非常关键的作用。据梁庆光介绍,单说目前网毽实行的“四人次触球过网”,也就是每次每方运动员只能4次触球的规定,当时“南北两派”对此是经过了一番“讨价还价”的。随着网毽技术水平的不断提高,广州方面希望从刚开始的6次触球修改为4次触球,为了达成目的,当北方代表提出6次触球时,梁庆光孤注一掷地提出改为3次触球,结果对方又提出5次触球,梁庆光这时才抛出4次触球的提议,这一提议最终获得通过并被沿用至今。
另外,限制线也是在广州的倡议下出现的。在网毽刚出现时,头槌是最主要的进攻手段,广东运动员依靠其灵巧准确的特点,对头槌进攻最拿手,但随着比赛越来越激烈,在比赛中就出现了头撞头的意外,并造成头破血流的场面,于是为了保护运动员,就出现了限制线。如今随着技术水平的不断提高,出现了倒挂金钩,踩毽等凶猛有力的扣杀手段,头槌已经很少使用,但限制线却一直被沿用,而且距离越来越远,因为运动员更需要被保护。
企业接力推动网毽的发展
谈到广州网毽的成功,就不得不提其运行模式。其实足球搞职业化,企业搞足球俱乐部的做法并非什么新鲜事,很早以前,广州网毽的发展也是由企业支撑起来的。说到对网毽的突出贡献,我们也应该提到一些企业的名字。
我们已经谈过网毽是从三轮车行业起源的,上世纪50年代末,三轮车工人被归到了广州客车厂,实力强劲的三轮车网毽选手也就此成为了广州客车厂的“财富”。广州客车厂的老工人、当年也是网毽高手的甄坚伟告诉记者,当年在厂领导的重视和大力支持下,职工运动员可以在本职工作中抽出一些时间进行定期训练,然后代表企业进行比赛,而其余职工则去助威。当时也没有宣传企业形象的意念,企业主要是希望职工在锻炼身体的同时还丰富职工的文娱生活,另外这还可以提高工厂的凝聚力。现在看起来,当时的网毽就是一种企业文化了。
就这样,广州网毽也形成了一种模式,那就是由企业出一定的资金,再加上体育部门的投入,共同来组织网毽比赛,广州的网毽就这样生生不息地发展下去。
而这种模式一直维持到今天。几十年来,随着时代发展,支持广州网毽的企业和单位不断更替。广州客车厂、广州化工厂、五羊自行车厂、市建筑集团公司、越秀区等等,都是广州市开展网毽运动的中坚力量。
就说这次广州市首次承办的世界毽球锦标赛,正是由广州市第四建筑工程公司出资冠名的。他们的职工毽球队一直是中国网毽强队,以中国2队名义参加世锦赛的广州四建队也在这次比赛中表现出色,在女子双人4强赛中,该队淘汰了实力强大的越南队,让越南队囊括本届世锦赛全部金牌的美梦破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