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毽踢出花样人生
2004-06-14 06:20

 

 
  天坛公园里的一块空地上,每天清晨6时起,便陆续有人来这里踢毽。不一时,不大的空地上就已聚集了三四十人。这里既有70多岁的老人,也有几岁的小孩。有单练的,也有三五人你一脚我一脚玩“走毽”的,看他们的身手,不像是随便玩玩,而是非常专业:一只小小的花毽在他们的脚下,宛如一只翻飞的蝴蝶翩跹起舞。
  有这么“高超”的技术,可谁都说是“没事瞎玩”。他们每月鞋底起码要补一回,每个人都练就了一手补鞋的手艺。一双鞋面好好的网球鞋,脚底一抬,便露出补上的黑胶皮。毽友们说,在这里学踢毽,补鞋是第一步,做毽是第二步。他们脚下踢的毽全是自己的“产品”。一块皮子托着两枚铁片,固定后,把羽毛缝在底托上就可以了。
  在一旁苦练的顾女士说:“说瞎玩是真的,谁也没指望把玩毽当成吃饭的本事。我现在还在练基本功,用脚盘毽,用脚尖蹦毽,用膝盖磕毽。没这两下子,要和别人玩走毽,会影响大家伙儿。”说是随便玩玩,顾女士也悄悄地告诉记者:毽友们学毽也较着一股子劲呢。
  家住劲松的张女士初来学毽时,还担心自己学不好被大家笑话呢。如今她在毽友中的水平已属中上乘。更让她高兴的是,踢毽后大家都说她像换了一个人,火气不大了,气色也好了。两年前张女士有植物神经紊乱、心脏病,嗓子也总不利落,抬腿上台阶都困难,大把吃药也不见好。张女士说:“现在的变化全归功于踢毽。”
  崔女士1994年被查出腰间盘突出,现在已没有大事。最神奇的要属何女士,她得乳腺癌已近12年,天天玩毽让她成了抗癌明星。为此崔女士还专门为小花毽编了首打油诗:“踢花毽,花毽好,花钱不多占地少。每天坚持半点钟,上下楼梯很灵巧。”
  许多人都说:“要是一天不来,总觉得心里空得慌。”不见不散似乎已经成了毽友们不成文的规定,谁都愿意把家里事和毽友们唠叨唠叨。大家还自费印了些“北京毽友”字样的背心,穿着这样的背心玩毽,毽友们一看就知道是在一处玩过的。
( 张旭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