毽球裁判员管理办法(试行)
第一章 总则
第一条 为加强毽球裁判员队伍的建设,保证毽球赛公正有序进行,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体育法》及国家体育总局《体育竞赛裁判员管理办法(试行)》,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国家体育总局和地方各级人民政府体育行政部门根据裁判员的技术等级和业务水平,对裁判员实行分级审批、分级注册、分级管理。
第三条 国家体育总局授权中国毽球协会对毽球项目的国家级以上裁判员进行考核和注册;地方各级体育行政部门和毽球协会对本地区、本部门审批的裁判员进行考核和注册。
第二章 裁判员委员会
第四条 中国毽球协会成立裁判员委员会(以下简称裁委会)。裁委会在中国毽球协会领导下,学习研究、准确把握国际国内毽球竞赛规则并负责本项目裁判员的培训和管理工作。
第五条 裁委会由主任1人,副主任2至3人,委员若干人组成。裁委会主任、副主任名单须报国家体育总局备案。
第六条 裁委会负责协助中国毽球协会制定裁判员发展规划;负责组织裁判员学习、考核、注册;按规定举办裁判员晋级考试;对本项目裁判员的奖惩提出具体意见;修订毽球竞赛规则与裁判法。
第七条 地方各级体育行政部门及毽球协会可以根据本地区、本系统裁判员规模成立裁委会。不具备成立裁委会条件的地区和部门,可以由本地区体育行政部门或毽球协会代行裁委会职责。
第三章 技术等级的申报和审批
第八条 毽球裁判员的技术等级分为国家级、一级、二级、三级。
第九条 能基本正确运用毽球竞赛规则和裁判法,能够胜任市县级毽球比赛的裁判工作,经县级体育行政部门培训并考核合格者,可以申报三级裁判员,由县级体育行政部门审批。
第十条 熟悉毽球竞赛规则和裁判法,并能较准确运用,任三级裁判员满两年,能胜任县级毽球比赛裁判长工作,可申报毽球二级裁判员,由地、市级体育行政部门审批。
第十一条 熟练掌握和运用毽球竞赛规则和裁判法;具有一定的裁判理论水平和实践经验;任二级裁判员满三年,并且曾两次担任全国毽球比赛裁判工作,能胜任省级毽球比赛正、副裁判长工作,可以申报毽球一级裁判员,由省级体育行政部门审批。
第十二条 精通毽球竞赛规则和裁判法,并能准确、熟练运用;具有较高的裁判理论水平和丰富的实践经验,具有组织该项目竞赛的裁判工作能力;掌握本项目竞赛编排方法;任一级裁判员满三年,并曾两次任全国性比赛裁判员或至少两次在省级比赛中任副裁判长以上职务的;参加中国毽球协会组织的理论和实践考试,成绩达到优良可申报毽球国家级裁判员,由国家体育总局社体中心报国家体育总局审批。
第十三条 一级(含一级)裁判员由于工作调动,可持审批单位证明和本人裁判员证书到所在地方相应的体育行政部门更换裁判员证书。国家级裁判员调离所在省份或系统,须报中国毽球协会备案。
第十四条 申报国家级裁判员男性年龄应在55岁以下,女性年龄应在50岁以下。申报国家一级、二级、三级裁判员年龄可由各级审批单位根据此办法另行确定;各级裁判员均应身体健康、视力良好。现役运动员不能申报各级裁判。
第四章 裁判员注册
第十七条 各级裁判员审批部门每两年必须对所批准的裁判员进行注册。
第十八条 国家级毽球裁判员应到中国毽球协会进行注册,每人应按规定交纳注册费。
第十九条 一级毽球裁判员由省级体育行政部门或毽球协会或由国家体育总局授权的单位进行注册,报中国毽球协会备案。
第二十条 二、三级毽球裁判员由各地、县级体育行政部门或毽球协会进行注册,报省级体育行政部门和毽球协会备案。
第二十一条 毽球裁判员有下列情节者,暂停注册一次:
1.受到赛区或审批单位处罚;
2.考核不合格;
3.两年内未担任裁判工作和未参加裁判学习。
第二十二条 各级毽球裁判员须持经过注册的裁判员等级证书方能参加全国各级毽球竞赛临场执法工作;连续两次未经审批单位注册的裁判员,技术等级称号自动取消,其裁判员证书失效。
第五章 裁判员选派
第二十三条 各级毽球竞赛的主办单位负责选派和聘请该次比赛的裁判员。除中国毽球协会举办的全国性比赛外,任何单位举办毽球比赛需借调国家级裁判,须征得中国毽球协会同意,并由协会统一选派。
第二十四条 全国性毽球比赛,副裁判长以上职务由国家级以上裁判员担任,临场裁判员技术等级为一级以上;省级比赛,副裁判长以上职务由一级以上裁判员担任,临场裁判员技术等级为二级以上;地、县级比赛临场裁判员技术等级为三级以上。
第二十五条 裁判员的选派遵循公开、公正的原则。全国性毽球竞赛择优选调裁判员。
第二十六条 辅助裁判员的技术等级适当放宽。
第二十七条 各级毽球竞赛主办单位应责成裁判长于赛前认真审核裁判员证书的注册登记情况。如裁判员未能出示符合规定的裁判员证书,竞赛委员会将立即停止其裁判工作,所有费用赛区不予承担。
第六章 裁判员权利和义务
第二十八条 各级毽球裁判员享有以下权利:
1.参加全国各级各类毽球竞赛裁判工作;
2.参加审批部门组织的毽球裁判员学习和培训;
3.监督本级裁判组织执行各项裁判员制度;
4.接受毽球竞赛主办单位支付的劳动报酬;
5.对毽球裁判队伍中的不良现象有检举权;
6.对本级毽球裁判组织做出的技术处罚,有向上一级裁判主管部门申诉的权利。
第二十九条 各级毽球裁判员应当承担下列义务:
1.培养和坚持良好的职业道德,在竞赛工作中公正执法;
2.钻研毽球竞赛规则和裁判法;
3.培训和指导下一级毽球裁判员;
4.承担各级审批单位指派的裁判任务及担任下一级毽球比赛裁判工作;
5.配合裁判组织进行有关裁判员执法情况的调查。
第七章 裁判员管理
第三十条 毽球裁判员参加竞赛执法,在半决赛和决赛中应视裁判员选调情况实行回避制度。从裁判员到赛区开始,就要遵守不与外界,特别是运动队联系的规定。
第三十一条 各级毽球裁判员审批单位至少每两年举办一次裁判员培训,并对本单位审批的毽球裁判员进行考核。各级毽球比赛的裁判长和副裁判长,应当对参加比赛裁判工作的裁判员进行考核,并在其裁判员证书内填写考核意见。
第三十二条 各级裁判员审批部门每四年举办一次优秀裁判员评选活动。国家体育总局及中国毽球协会表彰国家级以上或有特殊贡献的优秀裁判员。
第三十三条 对裁判员的处罚分为:警告,取消该次毽球比赛裁判资格,停止裁判工作两年,撤消技术等级称号并终身停止裁判工作。
第三十四条 对裁判员的警告和取消该次比赛裁判资格的处罚,由竞赛组委会做出,并报该裁判员审批单位备案;裁判员被停止裁判工作两年、撤消技术等级称号并终身停止裁判工作的处罚由竞赛组委会报该裁判员审批单位批准,由该审批单位发出通报。
第三十五条 受到赛区处分的裁判员,由该次比赛的裁判长在该裁判员证书内注明。在赛区工作期间,不遵守赛区纪律或在临场执法中出现错判者,给予警告。凡在同一比赛中受到两次警告或在赛区酗酒滋事的裁判员,取消该次比赛裁判资格。凡在比赛中执法不公,有意偏袒一方,妨碍公正执法者,停止裁判工作两年。
第三十六条 凡裁判员有下列情节者,给予撤消技术等级称号,终身停止裁判工作的处分:
1.行贿受贿,执法不公,弄虚作假;
2.在重要比赛中,出现明显错判,造成恶劣影响;
3.触犯刑律,受到刑事处罚。
第八章 附则
第三十七条 地方各级毽球协会可以依据本办法制定相应的管理办法和实施细则。
第三十八条 本办法自颁布之日起施行。根据国家体育总局1999年11月22日发布的《体育竞赛裁判员管理办法(试行)》,原国家体委发布的《毽球裁判员技术等级实施办法》同时废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