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毽球协会第三届委员会工作报告(全文) (国家体育总局社体中心副主任公冶民)
我受中国毽球协会第三届委员会委托,向大会作工作报告,请予以审议。
中国毽球协会第三届委员会工作的8年间,在国家体育总局的领导下,在上一届委员会工作的基础上,在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和行业体协
的共同努力下,在社会各界的大力支持下,中国毽球协会遵循项目发展规律,以改革创新的精神、实事求是的态度,积极努力工作,与时俱进
,取得了一定的成绩。
一、中国理球协会第三届委员会工作基本情况
(一)明确指导思想,调整工作思路
过去的8年,我国经济生活和政治生活发生了深刻的变化我国的体育运行机制也发生了重大变化。面临新形势,中国毽球协会在过去工作经
验的基础上,认真贯彻《全民健身计划纲要》,积极推动全民健身活动的开展,通过组织多种活动使毽球和毽子这两个人民群众喜闻乐见的社
会体育项目深入人心。毽球特别是毽子在丰富大众文化生活,占领体育文化阵地,推动体育产业发展等方面,做出了积极的贡献。在工作中,
我们确定了“在遵循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客观规律的条件下,进一步解放思想、实事求是、面向市场、面向社会、抓住机遇、乘势而上,努力创
新“的指导思想,并将“以企业为主”的工作思路调整为“以学校为重点,从娃娃抓起”。
(二)与时俱进,不断进取,努力取得毽球和毽子运动的新发展
1.适应市场经济要求,抓好各类赛事活动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不断完善和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各国有大中型企业经营模式和管理模式发生重大变化,企业毽球队数目历
年下降。面对新形势,中国毽球协会及时调整工作思路,将工作重点由企业转向学校,积极争取教育部门的支持,举办赛事活动。自1996年至
2004年,中国毽球协会共举办了3次全国毽球锦标赛和3次中学生毽球赛,具体情况如下:
1997年8月6日至10日,全国中学生毽球赛在辽宁沈阳举行,来自各地的18个代表队参加了比赛;2000年8月2日至5日,“扎板杯”全国中学
生毽球赛在湖北武汉举行,来自全国各地的16支代表队参加了比赛;2001年8月2日至5日,“卡伦湖杯”全国中学生毽球比赛在吉林长春举行,
来自各地的26支代表队参加了比赛。
1997年11月8日至12日,全国毽球锦标赛在安徽合肥市举行,来自8个省市的108名运动员参加了比赛;2001年10月26日至30日,全国毽球锦
标赛在湖北武汉举行,来自8个省市的14支代表队参加了比赛;2002年7月26日至30日,“清新温矿泉杯”全国毽球锦标赛在广东清远市举行,
来自各地的18支代表队参加了比赛。
除了上述形成制度的全国锦标赛和中学生毽球赛以外,中国毽球协会还积极与中国农民体协、全国中学生体协合作,争取他们的支持。
1996年毽球被列为农运会的正式比赛项目;1999年,毽球又被列为全国中学生运动会的正式比赛项目。在上述所有种类的赛事中均设了踢毽项
目的比赛,在促进竞技毽球发展的同时推动了毽子运动这一传统项目的技术水准的提高。随着学生赛事活动的开展,毽球特别是毽子已经成为
学校体育活动的一项重要内容,许多学校建立了毽球集训队和毽子表演队。与此同时,为了推动《全民健身计划纲要》在我国广大农村的贯彻
落实,中国毽球协会还十分注重农村竞技毽球与健身毽子活动的开展,在中国农民体协的支持下,毽球于1996年被列入了全国农运会。第五届
农运会将于今年10月在江西宜春举行,预计将有来自全国30个左右的毽球队参加其中的毽球赛。农村毽球和毽子运动的开展促进了亿万农民的
健身活动,提高了他们的身体素质。
2.加强协会基础建设,提高协会的战斗力
多年来,中国毽球协会在积极推动项目发展的同时,十分注重协会的基础建设。首先是运动队的思想建设。中国毽协以加强运动队精神文
明建设为目标,关注运动员的思想道德教育,倡导集体主义精神,特别是每次比赛前,均要对各运动队进行思想教育,培养良好的赛风赛纪。
其次是裁判员和教练员队伍建设。高水平的运动项目必然离不开高水平的裁判员和教练员队伍。近年来,中国毽协在抓运动队建设的同时不放
松裁判员和教练员队伍的建设,加强裁判员和教练员的业务素质和思想素质培养,鼓励教练员刻苦钻研,裁秉公执法。自1996年以来,中国毽
协共举办了4次全国高级裁判员和教练员培训班,参与者达数百人。目前,中国毽协已培养国家级裁判员37人。另外,中国毽协还注意与地方毽
协的沟通,支持它们的发展。前不久,中国毽协还派人出席了北京市毽绳协会的新闻发布会,并为其今后的工作提出了建设性的意见。
3.修改规则,优化项目设置
随着毽球运动技术水平的提高和对外交流的不断加强,特别是国际毽联成立后,1997年修订的《毽球竞赛规则裁判法》已经不能适应形势
发展的需要。为此,中国毽球协会本着十分谨慎的态度,召集裁判与教练委员会进行认真研讨,并在全国范围内广泛征求意见,数易其稿,最
终于2001年审定并出版了2001年版《毽球竞赛规则与裁判法》。此举促进了毽球运动的规范化发展,优化了比赛项目的设置,从而丰富了毽球
比赛的内容与形式。与97版的规则相比,新规则的特点举其大端有如下几点:
(1)增设了单人、双人和混合双人比赛项目;为表达准确科学,把原来的队赛改为团体赛。毽球比赛从此改变了以往单调的局面,形式和内
容均得到了扩展,增加了观赏性。
(2)将单人比赛的场地规格改为长11.8米,宽5.18米。实践证明,在单人比赛中,场地面积过大,运动员体力消耗太大,有时甚至难以完成
比赛,因而有悖于群体项目强身健体,重在参与的宗旨。
(3)增设了单人赛的接发球有效区,从而更好地达到了参赛双方的攻防平衡。
(4)单人比赛增设一次公共暂停。由于单人赛对运动员的体能要求较高,为保证运动员有良好的体力完成比赛,在每局每队2次暂停的基础
上增加一次30秒的公共暂停。
(5)规定各项比赛采用三局两胜每球得分制,团体赛每局21分,其他各项比赛每局15分。
(6)将毽球的重量标准改为13克,误差不得超过0.5克。与原规格相比,新标准更能体现公平竞争的精神。
与此同时,中国毽球协会还组织专家进行了制定花毽规则的尝试,推动了毽子运动规范化发展。
4.加强项目的宣传与推广工作
中国毽球协会坚持把宣传工作作为协会工作的重点来抓,注重舆论导向,重视同新闻媒体的联系与合作。几年来,协会多次与中央电视台
、中国体育报等媒体合作,推出了多期推广和介绍毽球和毽子运动的优秀节目,并以这些节目为契机宣传《全民健身计划纲要》,宣传党和政
府的群众体育工作方针。随着网络进入到千家万户,协会紧紧把握时代脉搏,积极与中华体总网合作,以互联网为平台,大力向全社会推介毽
球和毽子运动,宣传毽球和毽子所蕴涵的中华文化传统,宏扬爱国主义精神。最近,中国毽球协会还建立了自己的网站
(http//:jianqiu.sport.org.cn)。 为了更好地落实《全民健身计划纲要》,响应西部大开发的号召,中国毽球协会于1997年5月25日至6月9日组织毽球和毽子队赴宁夏、甘肃和青
海进行推广表演。期间,表演队先后进行了近20场表演,受到上万名工人、农民、机关工作人员和学生的热烈欢迎,表演队精湛的球技和精彩
的表演开阔了他们的眼界,激发了他们对毽球和毽子运动的浓厚兴趣。表演队所到单位均表示要把毽球和毽子运动开展起来。表演队还分别在
上述三省区举办了三期讲习班,共培训了基层骨干100余人。教员深入浅出的讲解和运动员到位的示范表演使学员们很快掌握了毽球和毽子的基
本知识和技术动作,为进一步在西部地区推广该项运动,开展全民健身活动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5.毽球和毽子科研取得初步成就
为了加强毽球和毽子的科学研究和理论建设,调动毽球和毽子界人士的积极性,中国毽球协会于2002年1月在深圳召开了全国毽球训练工作
暨科研论文研讨会。来自全国11个省区市和香港特别行政区的70多位毽球和毽子界专家和学者出席了会议。会议共收到关于毽球技术、学校体
育与毽球运动、毽球裁判、花毽以及毽球运动今后的发展方向5大类学术论文77篇。会议期间,与会专家与学者对所有论文进行了评比,最后评
出一等奖14篇,二等奖16篇。与1991年研讨会相比,本届会议收到的论文数量增加了,质量提高了,对指导毽球和毽子运动实践以及促进毽球
和毽子技战术水平的提高起到了积极作用。同时,中国毽协还较重视毽球和毽子器材的研制和生产,2001年4月6日,中国毽协审核审核江苏太
仓毽球厂生产的“新毽牌“毽球为比赛用球。
6.创建基地和授予荣誉称号,夯实协会发展基础
为了鼓励基层学校普及与开展毽球和毽子运动,培养毽球和毽子后备人才,表彰毽球和毽子运动开展突出的单位,中国毽球协会于2001年
12月授予广东深圳新安湖小学“中国毽球雏鹰学校”称号;2002年6月授予武汉三角路中学“中国毽球腾飞学校”称号。同时,为了培养优秀毽
球和毽子人才,为开展毽球和毽子活动提供必要的后勤保障,提高毽球和毽子运动的训练水平,中国毽球协会于2002年2月在广东中山市小榄镇
华侨中学建立了“中国毽球训练中心”。
(三)毽球运动日益走向世界,国际毽球运动的发展迎来新纪元
1.对外交流活动
第三届委员会工作期间,十分注重对外交流工作。8年来,中国毯协8次组团前往德国、荷兰、匈牙利、泰国、越南以及中国香港、澳门7个
国家和地区,参加了在那里举办的各种毽球赛事活动,并取得了不俗的成绩。通过这些交流活动,锻炼了队伍,增长了见识,交流了经验,提
高了球技。特别是自99年国际毽联成立以来,共举办了3届世界锦标赛,第一届在匈牙利乌伊扎斯市,第二届在中国无锡市,第三届在德国哈根
市,中国毽协派队参加了三次锦标赛的各项比赛。参赛期间,由于承办方经费十分有限,因而在组织联络和生活方面均出现不尽人意的地方,
但是,中国毽球队发扬了集体主义精神和顽强拼搏的精神,凭自己的实力和能力取得了7个冠军、14个亚军的好成绩(每届世锦赛设7个比赛项目
):第一届夺得了2个冠军和5个亚军,第二届同样夺得了2个冠军和5个亚军,第三届夺得了3个冠军和4个亚军。祖国统一工作始终是我们体育工
作的重要内容。在第一届世界锦标赛期间,个别人不仅在正式场合要以“台湾“身份参加活动,而且还在私下里散发宣传册。中国毽协代表团
对此进行了坚决的斗争,一方面做好国际组织和承办方的工作,促使其按照“奥运模式“行事;另一方面积极与台北协会的有关负责人沟通,
提醒其遵照“奥运模式”。
2.国际毽球联合会的成立
在中国毽协和越南奥委会的积极倡导下,在德国、匈牙利、荷兰、老挝、中国香港和中国台北等国家和地区的支持下,国际毽球联合会于
1999年11月在越南宣告成立。会议选举产生了领导机构,主席由时任国家体育总局人事司司长戴文忠同志担任,2002年10月由现任国家体育总
局副局长王钧同志接任,秘书长由时任国家体育总局社体中心业务三部副主任殷佳珍同志担任, 会议还决定国际毽联秘书处设在中国北京。从
此,国际毽球运动的发展迎来了一个新纪元。几年来,国际毽联秘书处做了大量的工作,如组织了3次代表大会和3次执委会会议、起草国际毽
联章程、负责各会员组织之间的日常联络等等。国际毽联如今已经拥有了13个会员国家和地区,他们是中国、越南、老挝、德国、匈牙利、荷
兰、中国香港、中国台北、芬兰、柬埔寨、韩国、希腊、法国。澳门、印度、泰国和巴基斯坦等国家和地区已经表示有兴趣加入国际毽联。从
99年到2003年,国际毽联每年召开一次代表大会和举办一次世锦赛,2003年以后将改为每两年一次。
二、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一)协会的基础建设有待加强
目前,全国各地协会建设十分薄弱,省级毽球协会的数量极为限,有了协会实际开展工作也很少,全国上下毽球工作网络无法建立起来。
中国毽球协会下设教练委员会、裁判委员会、花毽和少年委员会、科研和器材委员会以及新闻委员会,但这些下属机构工作未能很好地开展起
来,发挥作用也十分有限。
(二)制度建设有待加强
中国毽球协会虽然颁布了《裁判员等级制度》,但与之配套的有关裁判员和教练员管理办法以及运动员管理办法,特别是花毽竞赛规则和
裁判法等一系列规章制度未见出台,由此产生了协会的管理力度不大,号召力不强。
(三)技术人员队伍建设有待加强
近年来,随着各国的毽球运动水平迅猛提高,我国的毽球在许多国家面前(如越南和泰国等)已无优势可言,越南的技术水平甚至超过了我
国。在此种情况下,我国毽球教练员的数量却在不断减少,其训练方法却多年来仍墨守成规,训练条件也不够理想。从事花毽或者毽子训练的
高水平教练员则更是寥寥无几。另外,我国的裁判员队伍年龄结构也不大合理,中老年偏多,数量也偏少,特别是花毽裁判员的人数就更为稀
少。我们应重视裁判队伍建设,培养更多更年轻的裁判人员。
(四)项目发展地区不平衡
目前,我国开展毽球和毽子运动的地区数量十分有限,人群亦十分有限,主要集中在北京、上海、天津、湖北、河南、四川、重庆、广东
等少数几个省市,且地区间水平差异较大。协会组织全国比赛,参赛队数量萎缩,参赛单位覆盖面不够宽。要促成毽球和毽子运动在全国范围
内的均衡协调发展,我们要走的路还很长。
(五)经费严重不足,市场亟待开发
经费严重不足是毽球和毽子运动发展的致命问题,原因在于毽球和毽子市场开发程度极低,市场认知度极低。如何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充分
利用项目的自身资源优势,增强自身的造血功能,寻找长期合作伙伴,开展相关产业是摆在我们面前的重大课题。
三、今后的工作思路
(一)指导思想
中国毽协今后的工作指导思想是:高举邓小平理论伟大旗帜,全面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十六大会议精神;坚决贯彻执行国家体育总
局的工作方针,进一步落实《全民健身计划纲要》,努力使中国毽球和毽子运动再创辉煌。
(二)工作目标
坚持以人为本,求真务实,开拓创新,逐步建立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相适应、符合毽球和毽子运动发展规律的管理体制,形成依托社
会,自我发展,良性循环的运行机制,使毽球和毽子运动健康、稳步、可持续发展。
(三)工作重点
1.加大开展毽子运动的工作力度,积极规范和倡导全民健身毽子活动,使毽子这一中华民族的传统体育项目在贯彻实施《全民健身计划纲
要》的实践中发挥作用。为此,我们提出如下几点计划: (1)制定毽子运动的发展战略,认真探索毽子运动在市场经济条件下的发展方向; (2)组织专家挖掘和整理民间毽子运动的基本动作和套路,创编1-2套花毽或毽子规定动作并制作教学光盘; (3)举办不同层次的培训班,推广新的规定动作; (4)举办花毽比赛,推广和实验规定动作; (5)组织技术人员编写花毽比赛规则和裁判法,使花毽运动走上规范化的发展道路。
2.不断探索项目发展的新路子,使传统与现代协调发展,有机结合。着眼于项目的长远发展,时时以改革和创新的思路考量问题,通过体
育社会化扩大和发展项目本身,增加项目的社会和经济价值。学会两条腿走路,在注重发展现代竞技毽球的同时,积极开展传统的花毽项目,
使其成为发展毽球运动的新亮点。
3.进一步推进毽球和毽子运动市场化,打造精品赛事。毽球和毽子运动的市场化程度低是不争的事实,中国毽协将认真研究市场需求,充
分挖掘赛事的市场潜力,加大赛事的市场化运作程度,打造精品赛事;同时,积极寻求长期赞助伙伴,开发与项目相关产业,扶持项目的可持
续发展。
4.进一步加强与媒体的全方位合作,加大对毽球和毽子运动的宣传力度,提高社会各界特别是体育界对毽球和毽子运动的认知度,争取更
多来自社会各界的支持,争取各级体育部门更强有力的支持。
5.进一步加强协会的基本建设,特别是加强各级毽球协会 的建设,充分发挥协会的作用;建立健全规章制度,加强行业自 律,使毽球和毽子运动沿着法制化的轨道发展。
6.加强协会基地建设,鼓励各地政府和体育主管部门推广和普及毽球与毽子运动。在条件成熟时,授予毽球和毽子运动开展得好的市县荣
誉称号或在这些市县设立中国毽球协会基地。本次会议将授予丹东市“全国毽球城”称号,以表彰该市对毽球与毽子运动的重视以及在普及和
推广毽球和毽子运动方面做出的贡献。
7.加强毽球外事工作,扩大对外交流,不断提升我国在国际毽球界的影响,巩固我国在国际毽联的领导地位,进一步提高毽球运动的国际
化程度。另外,在有条件的时候,积极推动毽子运动走向世界。
盘点8年来的工作,我们取得了成绩,也有许多问题。展望未来,我们任重道远。面对机遇与挑战,在国家体育总局和新一届委员会的领导
下,我们将保持清醒的头脑,本着求真务实的态度,勤勤恳恳地工作,不断开拓进取、与时俱进,努力开创中国毽球运动发展的新局面,为新
时期的群众体育工作和进一步贯彻落实《全民健身计划纲要》做出新的贡献。 谢谢大家!
来源:中国毽球协会
|